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1的文章

宅電影(11) - 社群網戰

身為宅宅,當然要拜讀這份作品啦!喔!不對,是身為一個論文也是做 Social Network 相關主題的資訊科技研究者,一定要看下這部作品的馬克佐克柏是如何建造如今最 popular 的社群網站啦! 故事一開頭講述馬克跟女友因為觀念有落差,造成彼此的誤解,於是乎在馬克被甩了之後,回到寢室奮發圖強寫了 facemash.com 的網站。而在這裡可以看出馬克的功力之強,可以在酒醉之餘,一邊打網誌一邊 coding 一邊撰寫程式。這邊也有一個有趣的點,評論女性面貌的網站竟也有一套的演算法公式。不過也不稀奇,因為我自己的論文也是用數學公式去模擬人跟人之間的信任跟可信度,只是看到這邊會會心一笑而已 XD" 而因為瞬間湧入的流量跟知名度,雖然讓馬克他自己找上了校園主管的麻煩,但同時也有哈佛兄弟檔邀請他為哈佛社群網站成為助力。但這也是後來引爆的爭議點,馬克在口頭答允幫忙建置社交網後,卻長達很久時間沒有回報任何進度,而自己悄悄的在私底下與好友建置 the facebook 的社群網站,最後這件事情也因為 idea 先後是否有所剽竊而上了法庭。 另外一邊的事端在於馬克與友人艾德的利益官司之爭,應該說前面的案件也牽扯到了利益,只是在前面的事件中,我比較支持馬克所講的,如果哈佛兄弟真的有能力,今天開發出 facebook 的人就不會是馬克了! 而後面看似利益之爭的股權分配問題,我發現的不僅是兩方合夥人的理想與行事風格,也有朋友與朋友之間的信任與否在。 艾德一開始的資金贊助,雖然只是小小的金額,卻成就了 facebook 往後的墊腳石,但卻被突如其來的賽恩 Napster 創辦人插入並擁有大量股權與主導力,我相信沒有人可以吞下這口氣。但無可厚非的是,當馬克在構想如何進入其它校園的時候,賽恩宏觀的視野以及他先前的經驗已擴向了其它洲的版圖。 其實我一開始也很不了解,究竟拍一個人如何創造 facebook 在那邊寫程式的電影有啥好看的地方?但社群網戰的手法利用穿插前後時空的效果,帶出 facebook 的由來,以及中間友人與權利、利益間的糾葛。 馬克最後女助理跟他所講的一句話非常有趣:「你不是一個爛人,但你一直試著變成一個爛人」,以及最後馬克點選前女友加入好友並反覆按著 F5 重整的動作,是非常有趣的思考面。但在成功的最後終點,你想當馬克或是艾德、亦或

宅電影(10) - 告白

最近有幸終於從出租店把這部很夯的日本影劇片租回家看,看完之後沒有太大的震撼,可能早就被人說過這部片很黑暗,只不過搭著順風車一直在討論的問題─霸凌,在這部片裡面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不想看雷的請跳開) 松隆子,飾演被殺害女兒的媽媽,同時也是兇手們的班導,雖然只有出現片頭 30mins,跟片尾大概 10 分鐘,卻是主導貫穿整部片的核心人物。一開頭看似平白無奇的「告白」闡述女兒遇害的經過以及與兇手的對話過程,但卻埋下了後續引爆的種子。 她是一位老師,同時也是一位媽媽,其實從她的告白中,不難發現她曾試著想要原諒過當事人,但是無奈的是,整個環境跟對方家屬的態度,讓她的怨恨放不下來。我覺得這也是這部片另外值得探討的問題點之一,不單只是在霸凌上。 兇手 B 的母親在面對自己兒子闖下滔天大禍後,竟反倒在被害人面前說自己的兒子被帶壞很可憐之類的話,讓人不勝唏噓。而兇手 A 是個渴望母愛的學生,同樣也是得不到家庭的愛,在表現品學兼優下無法得到最親近的人注目,所以他反其道而行採取極端希望讓人家注意到他,但也因為先前的表現,讓松隆子的指控並沒有發揮多大的效用。 而松隆子的報復在她離開學校後正式蔓延開,同學間瀰漫一股希望兇手好好反省的氣氛,新來的導師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松隆子暗地的牽著鼻子走,導致最後兩個學生、兩個家庭的瓦解。 最後片尾以松隆子當著學生的面講出「開玩笑的」一句話,隱含了意義很深,有人說明是松隆子報復前面學生的惡作劇以及先前的話送還給他;但也有人認為是讓學生深刻體悟到片頭生命的意義,讓其真的有個重生的機會。 也許終盡尾聲松隆子獨立一個人的崩潰是一個轉捩點,但沒有旁人知道她的心情,但或許這也只是一個情緒抒發。 雖然很多人看完說覺得很沉重,但是我覺得日本電影滿多拍出人真實的寫實片,或許你會認為松隆子的報復手段很激烈,但是我覺得在片頭一開始由松隆子平靜訴說整件事件的經過,是對當事人最殘忍的「告白」,因為她必須再回憶起這一段經歷。